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家视点 > 正文
专家视点

2017回首,驾培行业不可回避的7大关键词

时间:2017年12月21日 来源:刘治国 

 

  

    2017年即将尘埃落定,渐行渐远。成功与无奈,爆发与纷扰都将尘封在历史中。对于中国驾培行业来说,这一年是“重要而不平凡”的。既有全国各地驾校纷纷举办文明交通进驾校五个一工程的“壮举”,也有无人驾驶带来的驾培前途之“困惑”;既有驾校与互联网及资本融合发展的“创新”,又有驾培行业转型升级中黑驾校和价格战的“乱象”。而根据近日中国交通运输协会驾校联合会举行的《2017-2018年驾培行业的发展情况调查》,短短三天时间,收到了全国各地填写的1112份问卷回复,针对问题“2017年驾培市场的变化,您认为哪个字可以代表您的感受最合适?”,66.82%的调查者选择了“乱”字。

    针对“您觉得以下哪几个关键词,可以代表驾培行业的变化和驾培市场的热点问题?”,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价格战、产能过剩和学时对接”。    

    今天,我们试从行业整体发展的角度,和各位同仁共同盘点2017年度中国驾培行业发展最具代表性的关键词,总结过去,继往开来。

     一、价格战

     价格是市场情况的晴雨表,是市场供求关系的综合反映。2017年以来,在驾校各项经营成本普遍上升、货币贬值的当下,不少区域驾培市场的价格不升反降,称为一大怪现象。价格战狼烟四起,没有最低,只有更低,某地区包考试费最低才收费1480元,按照教学大纲培训学员肯定是赔本赚吆喝;有驾校搞起了云联惠等此类消费返利的短视营销模式;还有个别社会化考场的驾校为了获得更多的生源推出学费全免,靠后面学员参加考前适应性收费来赚钱。

    由此带来的是驾培行业经营困难,市场进入微利时代,部分驾校亏损经营,出现了饿死同行、坑死学员、害死自己、弄死行业的满盘皆输现象。驾培市场急需各驾校真正做到行业自律,从价格战转向服务战、品牌营销战,从恶性竞争转向良性竞争。   

    二、产能过剩

    驾校审批自先照后证改革以来,驾校数量急剧增加,市场供求关系发生逆转。据不完全统计,全国目前有驾校近17000所,教练车近80万辆,年培训能力5000余万人,而实际培训不到2600万人。从首部《驾培行业发展报告》蓝皮书提供的资料和数据来看,目前全国总体上产能闲置率接近50%,产能严重过剩。

    2017年,产能继续增加,全国新批驾校近800所,不但看不到行政去产能的可能,相反市场上竞争者还在源源不断涌入,抢分已经增速见顶的生源蛋糕。驾培市场整体僧多粥少,恶性竞争在所难免。在此情形下,市场这只无形之手已经有所反应,一些驾校主动关、停、并、转,停掉了一些分训场和教练车,一些驾校开始联盟合作、转让售卖、资产重组,兼并收购、连锁经营已经渐成气候,倒逼之下,驾培市场的集中化进程加快。

    三、学时对接

    2017年,驾校校长比任何时候都急切盼望学时对接。这是封堵黑驾校的一项立竿见影、切实有效的技术手段和行政措施,也是国务院88号文中对机动车驾驶培训改革作出的一项具体要求,更是驾培行业规范发展履行行业使命的基本保障。我们看到江西上饶、四川遂宁、安徽、内蒙等地开始了试点,一些地区在按之前的方式在对接。然而,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很多地区推进缓慢。为此,交通运输部、公安部、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印发2017年“道路运输平安年”活动方案的通知中再次强调要求“建立省级驾驶培训机构监管平台,落实监管责任,对条件成熟的地方,由交通运输部和公安部联合部署开展驾驶培训系统和公安考试系统对接试点,实现培训和考试信息共享。 ”

    有部分声音认为,学时造假和不对接是造成市场恶性竞争的根本原因。以后希望可以做到“学时真对接”、“对接真学时”,让驾培行业不再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现象。

     四、黑驾培

    黑驾培是市场之前就存在的产物,只是今年以来更为猖獗。尤其是驾考改革推行自主约考后,使得黑驾培有了更大的生存空间,他们招收的学员也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进入公安部门的约考受理系统,堂而皇之地与正规驾校开展一场不对等的竞争,带来了管理的难度、市场的混乱。据调查,很多地方黑驾校星罗棋布,数量远超正规驾校。

    正规驾校的合法利益受到了严重的侵害,规范经营的行为受到了严重的打击,但对此却又无可奈何。黑驾校就像沃野的野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目前看来,治理黑驾培是一项长期的任务,需要从行政、法律、技术和市场自律角度来综合治理,无法一蹴而就。    

    五、补税

    2017年年底,一则“驾校校长不堪补税当众自杀”的消息,再次震惊了整个驾培行业,引起校长们的唇亡齿寒、同病相怜。除此之外,河南郑州、四川成都等地纷纷掀起查税风暴,山雨欲来风满楼。在美国及部分发达国家减税的当下,在驾培行业经营困顿的时期,还有待税务部门给予驾校空间和时间,让驾培市场能够自我修复、拨乱反正。

     亡羊补牢,未为迟也。如今,驾校经营积聚的经营风险越来越大,驾培行业一而再、再而三发生的这些事情,已经给诸位驾校经营管理者敲响了警钟:按照现有驾校的收费水平和税务部门要求的征税标准,有的地区学费已经属于倒挂,现有驾校收的学员越多,可能面临未来的补税风险越大。驾培行业必须规范发展,强化纳税意识,维护公平竞争,放弃没有底线的价格战,尽快走入良性竞争的轨道。否则,压垮驾校的最后一根稻草已经出现,驾校的倒闭潮为期不远!

    六、驾考新标准

    2017年10月1日实施的驾考系列新标准,又引起了市场的波动,、报名人数锐减;驾校及社会化考场投入巨资升级改造及停考;合格率剧降等连锁反应,给驾校正常教学以及经营活动带来了影响,回顾自2004年起,“驾考政策”经历了公安部71号令、91号令、111号令、123号令、139号令,又到如今的驾考新规改革,加之两项《国标》等“驾培政策”实施,给驾校带来的压力可想而知。其变化之快、变化之大让人难以释怀,因此有人戏称:“驾培不死,折腾不止”。

    实际上,驾考新标准提升了驾考质量,着重于学员的安全文明驾驶,更加实用和科学。目前有些驾校表现出来的种种不适应,从侧面反映了中国驾培市场的不成熟及对驾驶培训考试规律认识的不深刻——驾培路漫漫,改革常相伴,驾培驾考改革也许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驾考驾培改革两、三年就做出改动,是目前整个中国改革大潮中的一朵浪花,改革有阵痛,但换来的是汽车社会快速的发展。虽然驾校承担了相当大改革成本,但这也为今后的成熟和规范的考试环境奠定了基础。相信有一天,也可以像欧盟及日本那样,驾考改革十来年才做出大的调整,如此可以给驾校发展一个稳定的预期,让驾校经营者对未来发展更有信心。

    七、无人驾驶

   2017年12月初,一则自媒体发布的文章《别了司机!刚刚深圳打响第一枪!》在社交媒体上引起广泛传播,也引起行业同仁的恐慌和对未来前程的悲观。文章称2017年12月2日,深圳的无人驾驶公交车正式上路,并称这是中国首次、全球首例在开放的道路上进行无人驾驶。

    然而,12月4日上午,红星新闻记者致电深圳巴士集团,对方却希望对这一信息进行辟谣,“有人驾驶、试验线路、只针对特定人群开放。”工作人员说了这三个关键词,“无人驾驶的实现,仍停留在功能和技术层面。目前正在运行的车辆上,还是有我们的司机,在操作上也会对车辆操作进行一定的干预。”深圳巴士集团媒体联络人罗岚称,目前这条线路只是处于“数据采集试运行阶段”,只对一些专业人士和受邀市民开放,免费乘坐。其后,人民网、腾讯等权威媒体也跟进了辟谣。 

     对于无人驾驶取代有人驾驶,进而让驾驶员和驾校失业的事情我们无须过度担心。交通的安全文明,任何时候都需要!车与车、车与路人的关系,永远存在矛盾和冲突。只要有汽车,就要有操控它的人员。现在有人驾驶,称之为驾驶员,将来若能真全面无人驾驶,驾校将培养操控员。何况,现在的无人驾驶技术还不成熟。2016年3月,谷歌无人驾驶项目技术负责人厄姆森表示“自动驾驶车的真正出现可能比曾经预测的时间要晚很多,最长可能需要30年”,改为开发在局部可控区域行驶的无人驾驶汽车倒更具有现实性。

   

     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历史的潮流浩浩荡荡。大治必有大乱,市场这只无形之手倒逼驾校创新发展,但市场同时也需要政府这只有形之手发挥监管效应。

    都说驾培行业正处于市场寒冬。2017年,行业真正的遇到了冬天么?显然并不完全是。针对2017,您的驾校招生数量与去年相比的问题,虽然有 67.18%的访问者回答减少,但也有8.72%的驾校回答生源不将地反升。在浪潮之巅,依然有一批保持本心的从业者,正在逆流而上,练内功,做品牌,创新发展,从以价换量转型升级为以量换价的经营模式,从小舢板转型升级联合成航空母舰的发展方式,沉心磨砺——他们将成为行业最终的收割者……

   

    梦想在奋斗中实现,发展在进取中繁荣。大驾校有大驾校的生存之道,小驾校有小驾校的活法,但是相同的是保持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和创新所带来的独特性。 2017年,我们希望用这些关键词记录下最真实的驾培行业。我们一次次呼唤,回归驾培的本质,对教车育人的使命、对交通安全抱有敬畏之心。2018年,在政府管理部门、行业经营主体和国内市场需求的协同支持下,驾培行业仍将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让我们共同期待。

协会刊物
协会介绍|政策法规|驾校建设|教育培训|专家视点|管理研究|驾培科技|会员天地
Copyright © 2015 - 2016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5057604号
中国交通运输协会驾驶培训分会 版权所有  电话:010-88869327